首页

国产sM视频网站

时间:2025-05-25 16:57:09 作者:公众科学日“续集”:机器人集中展示 人工智能赋能空天科技 浏览量:84728

  中新网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2025年公众科学日“续集”5月24日精彩来袭: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自动化所),以Q系列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多款机器人集中亮相展示,引人瞩目;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聚焦“空天科技与人工智能”全链条布局的科学盛宴,备受关注。此外,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声学所)上周举办的“科学之‘声’启迪未来”活动,科普余音还在绕梁……

  自动化所:机器人点亮“自动化之光”

  当天,随着一个编号Q5的人形机器人迈步进入会场与嘉宾共同点亮“自动化之光”,2025年北京科技周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公众科学日正式开启。

5月24日,Q5人形机器人与嘉宾共同启动2025年北京科技周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公众科学日。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自动化所园区现场通过科学展示、互动展演、科学体验、科普讲座四大版块,向公众集中呈现该所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医疗、机器人等方向的18项科研成果。

  其中,科学展示区多款机器人同台竞技,集中呈现Q系列人形机器人、灵巧手及通用灵巧机器人、仿生水下机器人、机器人空间智能、水下仿生机器鱼等创新成果,以及微创植入式脑机接口、脑网络组图谱导航的神经调控机器人、光学分子影像手术导航系统等智能医疗技术。

  互动展演与科学体验区通过实物模型、视频演示及互动装置,系统展示人工智能的广阔应用场景。观众可深度参与场景体感互动、智能读心、庙算·兵棋智能博弈平台等项目,亲身体验颈动脉超声扫查智能机器人及意念康复、人工智能艺术等前沿技术成果,并与紫东太初数字人虚实互动,感受紫东太初大模型的多模态交互能力。

  主题论坛上,《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致敬伟大科研先辈》《从原子开始重构世界》两场主题报告,分别带领公众穿梭时空探寻科学精神本源、分享科技自立自强实践路径引发思考。《机器人前沿技术研究》《AI艺术:当算法遇见美学》两场科普讲座,则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奥秘,将自动化所公众科学日活动推向高潮。

  空天院:“逐梦空天,智启新程”

  空天院今年公众科学日以“逐梦空天,智启新程”为主题,聚焦“空天科技与人工智能”,通过科技展厅、科普讲座、科学互动体验、科学集市四大版块,多维度向公众展示融合空-天-地-文全链条布局的科普盛宴。

  科技展厅内,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平台、“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新舟60遥感大飞机样机、地面无人智巡平台、低空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成果集中亮相,还特别开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展区,让公众对国家科技创新力量有更多了解。

5月24日,中国科学院空天院公众科学日活动上,童庆禧院士作《漫谈遥感》科普报告。中国科学院空天院 供图

  院士大讲堂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以唐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开启题为《漫谈遥感》的科普报告,通俗解读什么是遥感、怎么实现遥感、遥感有什么用等公众关注的话题。在空天科技、雷达、电磁波、遥感系统、新舟60样机、浮空艇等主题的研究生科普讲座中,空天院研究生科普宣讲团成员通过案例演示和互动问答,为公众科普解读空天科技的前沿动态与实际应用。

  在科学互动体验区与科学集市板块,空天灵眸-遥感解译大模型、智绘月图-行星遥感成果、灵犀动影-人体姿态估计毫米波雷达、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空天应急通联系统等系列科技成果逐一展示,脑机接口、无人导航车、无感式健康监护设备、呼吸心率监测雷达、空间天气科普VR(虚拟现实)、遥感图像互动、生物多样性综合检测等项目提供公众体验,科学集市中智能气象雷达探测、浮空气球智能控制、太阳能月球车和雷达模型等科学DIY(自己动手)项目,吸引公众积极参与。

  空天院今年公众科学日活动还特别设置“心愿长廊”,让众多青少年留下自己的“星际梦想”,展现出新一代青少年对空天探索的无限憧憬。

  声学所:共探奇妙声学世界

  声学所今年公众科学日以“科学之‘声’启迪未来”为主题,通过设置所史馆参观、科技成果展示、科普讲座、科幻影片放映、科学实验演示、互动小游戏与集章打卡等环节,吸引公众共同探索奇妙的声学世界。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2025年公众科学日推出丰富多彩的声学科普活动。中国科学院声学所 供图

  在互动体验区,声学所青年科技工作者科普介绍中国自主研制的深海低噪声毛发阻尼阵、指向性扬声器、超声导盲仪等先进设备,并通过实验演示阐释其中的科学原理;在半消声实验室和混响室内,公众亲身体验到声学实验室的神奇特性;“纸炮大挑战”展台,吸引青少年争相尝试制作威力更大的“纸炮”。

  科普讲座环节,围绕社会关注的科学热点话题、日常生活中的声学现象,推出4场科普报告;科幻影片放映《深海危机》。此外,公众科学日直播间通过“云游”声学所,让公众参观体验纸炮、龙洗盆、指向性扬声器、超声导盲仪、混响实验室、全消声实验室等科普展品和声学实验室。

  声学所今年公众科学日活动继续采用“一所四地”协同联动开展,该所南海、东海、北海研究站与北京本部同步举办系列声学科普活动。(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古今交融碰撞 第五届晋祠国风文化盛典启幕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办公厅于2022年12月印发《自治区纪委监委机关风腐同治工作机制》,建立线索深挖、线索查办、沟通会审、通报曝光、以案促改、研判分析等6项机制,推动把纠“四风”和反腐败统筹起来,在腐败案件中深挖“四风”问题线索、在“四风”问题中深查腐败案件。

  第四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省级教育部门、高校科学规划教材建设,重视教材质量,突出教材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实行国家统一编写、统一审核、统一使用。

“进京赶考之路”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全线贯通

咖啡精酿、香菜拿铁、红星二锅头拿铁、凉茶美式……20多种创意美食,加上音乐节和联名涂鸦展,11日至14日,在广州天河商圈年轻人聚集地,一场名为黑碗怪味市集的活动吸引了来来往往的年轻潮人。

湖南省委书记:“治好湖南的水不容易”

从《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推动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到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确立“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从召开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到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进一步摸清文物家底;从印发《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到“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古老中国的面貌日渐清晰,文化传承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开创了新的局面。

“丝路古邑·锦绣都兰”亮相2024宁波国际旅游展

北海市林科所罗汉松自治区林木种质资源库总面积4.5公顷,共收集保存广西本地及台湾、江苏、湖南、四川、浙江、广东、福建,以及日本等国内外优质罗汉松种质资源约2000份,培育出罗汉松无性系LDW、小叶罗汉松无性系GF等罗汉松良种。选育的桂罗2号、桂罗3号和桂罗4号罗汉松新品种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现场核查。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